在老厂房斑驳的砖墙与新文明实践的碰撞中,雷山社区这座典型的老旧厂区社区,正焕发蓬勃生机。
雷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度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,匠心打造集理论宣讲、文化惠民、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通过推出“理论微课堂”等特色品牌活动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;组建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,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多样化服务,年均服务超3500人次,贴心服务赢得居民高度认可,居民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5%以上。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和突出的实践成果,雷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获评“五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”,主要做法如下:
一、阵地之美:夯筑文明实践“硬根基”
为打破传统空间局限,将硬件设施打造成“可阅读的文明载体”。一楼志愿服务站成为便民枢纽,共享雨伞、共享药箱、共享茶水、共享会客厅一应俱全,天然气充值服务更是打通便民“最后一米”;二楼与三楼联动共建单位资源,开办社区老年学校,以文化滋养银发群体。为精准对接需求,社区发放偏好识别问卷,收集46条居民建议,按需开设11个特色班级。通过整合场地资源,挖掘辖区志愿者教师,累计开展396节精彩课程,不仅丰富居民精神生活,更引导老年学员化身社区治理“生力军”,凝聚起有乐有为的文明新风。
二、队伍之光:凝聚志愿服务“心力量”
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,推出“成长树”培训计划,以阶梯式培养体系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动能。从萌芽期夯实基础技能,到成长期强化专项能力,再到成熟期锤炼项目管理本领,为志愿者打造全周期成长路径。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,引导多元志愿服务力量协同发力,推动服务项目化、自治常态化。依托趣味十足的主题活动,吸引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,激活社区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通过开设“邻里明星会”特色栏目,树立身边榜样,激发“人人争当志愿者”的热情,汇聚温暖人心的“雷山力量”。同时,充分利用宣传栏、楼道文化墙及网络平台,构建“荣誉+回馈”双激励机制,以积分兑换将志愿奉献转化为切实福利,让善意在双向奔赴中持续生长。
三、资源之汇:盘活多元联动“生态圈”
社区精心构建“三级合伙人”体系,战略合伙人(企业单位)慷慨解囊,以场地与资金注入发展动能;专业合伙人(社会组织)发挥专长,输出康养、培训等优质服务;居民合伙人(社区能人)勇挑重担,孵化社区家政服务队等微创业项目。同时,以共建共享“连心网”串联各方力量,搭建共建联盟,发起“文明合伙人”计划,携手举办200余场精彩活动。通过小区党组织常态化联络、业委会与居民代表深度商议、社区社会组织密切交流、经济与群团组织高频互动,持续增进邻里情谊,凝聚组织合力。此外,雷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凭借多元服务脱颖而出,既深耕社区开展缤纷文明活动,又承接各级培训任务,成为实践与学习交融的活力枢纽。
四、活动之韵:绽放社区生活“新活力”
将“我们的节日”系列活动融入日常,以传统节庆为文化纽带,让民俗传承与邻里温情交织相融。每逢重阳佳节,社区精心策划敬老爱老主题活动,用暖心服务与精彩节目传递关怀,让古老节日在社区焕发时代光彩。依托群团组织优势,联动工青妇等多方资源,推出课业辅导、科普教育、兴趣培养等共享课程,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。
除固定节庆活动外,社区还携手社会组织、“第三方”合伙人及共建单位,打造多元趣味活动。从居民自编自导的文艺汇演,到自治组织创意市集,再到网络直播互动,一场场活动既“接地气”又“聚人气”。其中,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特色活动,吸引现场300余人驻足观看,抖音直播间浏览量高达5.6万人次。如今,社区将舞台和话语权充分交给居民,“自导自演、共赏共乐”的社区生活新图景,正成为居民日常的幸福写照。
五、成效之赞:绘就幸福家园“实景图”
在时光的见证下,雷山社区居民与工作者并肩同行,以实干为笔、创新为墨,在基层治理画卷上书写辉煌篇章。一项项上级表彰纷至沓来,既是对过往奋斗的礼赞,更是社区蓬勃生命力的生动注脚。雷山社区志愿服务队以持之以恒的优质服务、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,摘得上级嘉奖,恰似点点文明星火,汇聚成照亮基层善治的璀璨星河。实践站捧回的每一项荣誉,都承载着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心血与汗水,既是认可,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征程漫漫,雷山社区以阵地建设为“支点”,撬动文明实践动能,深耕厚植、广聚合力、开拓创新,让文明之花在社区的每寸土地上绚丽绽放,将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,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。
(西山街道雷山社区)